綜合管廊模具頂進施工方法
1.綜合管廊模具頂進準備
綜合管廊模具頂進前,首先要開展的就是頂力計算,技術人員要計算每個綜合管廊模具的自重以確定最大頂力數值,然后再確定需要的千斤頂數量。同時,更換傳力設施(頂鐵或者頂柱)也是以千斤頂的頂程和綜合管廊模具的頂程為基礎來確定的。在頂進過程中,頂鐵和頂柱要橫向配置I40工字,并且確保每節(頂鐵或者頂柱)設立一道橫梁,這樣可以避免傳力設備偏心受力后出現上拱彈起和橫向移動的狀況。
2.綜合管廊模具設備安裝調試及試頂
頂進環節中的試頂環節一定要等到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之后再開展,而且還要提前安裝和調試頂進設備,制定測量方案,等到相關的儀器和設備都調試正常后方可開展試頂工作。對于頂進設備的安裝調試,要先開展檢驗工作,然后再開展調試工作。與此同時,作業人員在開展試頂工作時,要事先保持油泵處在工作狀態,等到油壓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通常為5-10MPa),暫停油泵,然后對綜合管廊模具的軸線、四角標高、縱向頂進距離以及后靠背等區域開展檢驗工作,假如出現了異常狀況,技術人員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展開分析解決工作。試頂同時,需要通過人工和機械結合的手段拆除綜合管廊模具前方的冠梁和鉆孔樁圍護結構。等到試頂環節結束,確認沒有異常情況才可以開展正式的頂進工作。
3.綜合管廊模具頂進作業
一般的綜合管廊模具頂進采用全斷面切土頂進手段,此方法在頂進時不對線路下方的土體進行開挖,頂進后期因土體包裹箱身導致摩阻力增大需要較大頂力,對千斤頂設備考驗較大;而采取線路加固措施架設D型施工便梁后,架空了線路大幅提升了既有鐵路的運行安全,因此可采用線下邊拉槽邊頂進的施工方法。通過挖掘機在線下作業將綜合管廊模具頂進前方土體挖除,大大減小頂進阻力,縮短頂進時間,提高頂進效率,降低頂進施工對線路設備的影響。在頂進過程中,作業人員要嚴苛的以鐵路規范為基礎來開展工作。此外,為了確保頂進工作的安全,要采取挖頂結合的方式保證每挖掘一個頂程距離的土方,就要及時對箱身開展頂進工作,從而避免開挖面過大導致鐵路路基土體塌方的風險。作業人員在鐵路下方拉槽時要以頂進需要為基礎來挖土,不能將路基徹底掏空導致箱體“扎頭”,拉槽應從綜合管廊模具底板以上起坡,以滿足挖掘機在鐵路下方拉槽所需工作面為限。這樣一來,可以最大程度的確保頂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4.綜合管廊模具頂進測量
一般狀況下,為了保證箱身頂進的方向和高程,要在頂進工作開始之前及時在頂進的后方設立觀測區域,安排觀測所需要的基準樁,而且觀測區域和后靠背要維持一定距離,避免后靠背出現變形影響觀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此同時,在開展頂進工作時,每頂進一個頂程,測量人員都要仔細檢查箱身的軸線和高程,并且做好記錄。當產生偏差時,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糾偏。
5.綜合管廊模具施工控制及糾偏
如果頂進工作出現了方向偏差,這時就要用到箱身方向糾偏手段了。首先第一種方法就是適當增加偏移一側的千斤頂頂力或者降低非偏移一側的頂力來開展調整工作。第二種方法則是以偏差的大小為基礎,在加換頂鐵時及時調整后背的頂鐵或者頂柱。還有第三種方法,在箱身偏移較大采取前兩種方法無效且頂進距離不超過一半頂程的情況下,可采用小型千斤頂垂直箱身軸線頂在綜合管廊模具底板部位,以頂進工作坑前端圍護鉆孔樁為支撐點,縱向、橫向同時開頂。這樣就可以高效的解決箱身方向的偏差問題。與此同時,還有一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箱身“抬頭”和“扎頭”,而這種問題可以通過控制超挖量大小來糾正。在“抬頭”量不大時可以適當把前方開挖面挖到和箱底面平的位置;假如“抬頭”量較大,則在箱底超挖一點,寬度與箱身相同,然后在頂進過程中漸漸的調整,使其達到鐵路規范的要求。糾正箱身“扎頭”的方法,可適當增加抬頭力矩,即增加底板鋼刃角的阻力,使刃角多吃土,逐步頂進調整;第二種,采取吃土頂進法,即挖土時,開挖面基底保持在箱身底面以上0.3~1m,利用鋼刃角將高出部分土壓入箱底,糾正“扎頭”。第三種,用增加箱身后端平衡重的辦法,改變箱身前端土層受力狀態,達到糾正“扎頭”的目的。